在东北亚地理几何的中心,中俄朝交界的“金三角”地带,坐落着一个古老美丽而又充满朝气的新兴边境城市——珲春,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微波荡漾的图们江畔。徜徉在珲春城区,沿街高楼鳞次栉比,路面宽阔整洁,城区白天如诗如画,夜晚流光溢彩。无论是久居珲春的市民,还是外地来珲春的游客和宾朋,都会由衷地感叹:珲春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城市更宜人了!
近年来,珲春市委、市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深刻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紧紧围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度推进转型升级、大手笔投入基础设施、大规模整治城乡环境,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为百姓守护一方蓝天清水。
“珲春生态环境堪称绝佳,无与伦比。我和朋友们都非常喜欢来这里旅游和购物,我已经在这里买房定居,珲春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来自俄罗斯的赛琳娜这样说。
珲春市森林覆盖率达86%,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野生动植物资源达1270多种,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多年名列全省第一,堪称图们江流域世界级“生态宝库”。其中,敬信湿地水域沼泽面积8000余公顷,域内江河贯穿,湖泡连片,是吉林省重点保护湿地之一,也是我国候鸟三大迁徙廊道之一。作为候鸟南飞时进入中国的第一站,这里每年吸引着上百万只候鸟来此栖息和繁衍,更有丹顶鹤、中华秋沙鸭、虎头海雕等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枕鹤、灰鹤、白额雁等3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珲春也是半个世纪来发现中国虎头海雕的唯一地区。目前,敬信湿地已被列入“中国重点鸟区”。自2008年开始,珲春市连续举办了10届“赏雁节”,不仅珲春爱鸟观鸟的人多,大批国内外爱鸟观鸟以及摄影爱好者也被吸引到这里。
如今的珲春,已成为国际化养生乐园和候鸟天堂。“三月看雁舞莺飞,十月赏三疆美景”是珲春的真实写照,更是这座城市的亮丽名片。
在生态系统中,虎豹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被称为旗舰物种。它们的存在,意味着生态系统的完整。
自《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获中央批准以来,吉林省全力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工作,力争重现百年前“虎啸山林”的壮观景象。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在吉林省境内已累计监测到27只东北虎和42只东北豹,东北虎、豹种群数量正呈现出恢复性增长趋势,被誉为“中国东北虎之乡”的珲春更是吉林省乃至我国野生东北虎、豹分布数量与密度最高的地区。
作为中国东北虎种群恢复的希望之地,珲春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自2014年开始,全面启动生态市创建,将生态创建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不断向“青山绿水、文化传承、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为一体的魅力新城迈进。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创建了2个国家级、7个省级生态乡镇和98个省州级生态村,珲春市的生态创建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朝罗先经济贸易合作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珲春市委书记、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示范区管委会主任高玉龙在谈到珲春发展时说,珲春处在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前沿,必须牢牢抓住绿色转型新机遇,把转方式、调结构和稳增长、促发展结合起来,使产业结构变优、发展模式变绿、生态环境变美,向绿色生态要红利,让珲春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这是珲春市决策者对“绿色GDP”的新认识和新追求,这在珲春已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发展新理念。
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指示精神,珲春市政府市长张吉锋第一时间组织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题会,提出要集中力量,以实施清洁空气、清洁水体和“三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制定专项行动计划。为有效推进生态环境重点问题整改,珲春市环保局主动出击,处罚、拆除、停产等措施相继展开,打响了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
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全面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吉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及“气十条”,制定并实施《珲春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燃煤锅炉改造,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加快淘汰黄标车,推进秸秆禁烧,加强餐饮油烟治理,强化加油站油气回收监管等一系列大气环境治理工作,合理调整能源结构,健全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形成低碳消费模式均取得了显著实效。
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双赢。珲春市环保局开展了“百日攻坚战”和“环保执法大检查”。对全市水、气、声等各类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对超标排放等行为实施最严厉的行政处罚,增强执法威慑力。对非法采金、非法炭窑、非法砖厂的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检查,严防死灰复燃。同时,加强生产、生活噪声治理,积极推广低噪声生产工艺。严格管理施工工地、娱乐场所等噪声污染源,采取隔声减震解决噪声扰民问题。落实环保责任,把好环境质量底线。
“铁腕治、从严管”是珲春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的一大特点,截至5月末,珲春市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5件,处罚金47.87万元,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和金额均同比增长100%。处罚案件全部公示公开、上报备案。
“三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大见成效,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滩涂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确保海雕、鹤、雁、鸭等珍稀水鸟的栖息迁徙安全,实现候鸟数量与种类的双增长;溯河性鱼群洄游繁殖期捕捞作业全面禁止,促进图们江水域内大马哈等洄游鱼种群恢复;保护区内的砍伐、放牧、狩猎、采药、开垦、开矿活动坚决禁止,全面保护野生东北虎、远东豹等濒危物种;国家级东北虎自然保护区、防川国家风景名胜区、图们江国家森林公园、珲春河(密江河)大马哈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珲春松茸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推动重点生态保护区的保护性开发;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大力实施,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加强草原湿地保护。同时,加强与国际生态环境保护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国际资助,加快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等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一个个时间节点、一张张绿色名片以及随处可见的外国游客,见证了珲春已由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生态重镇。在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珲春正加快推进绿色转型与生态发展相统一、相联动、相协调,率先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路子。